日韩欧美在线精品,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,国产情侣久久精品,在线播放国产一区

我要投稿   新聞熱線:021-60850333
首 頁 >> 食藥安全常識
網上瘋傳火鍋秘笈 專家:小心寄生蟲
2017年10月24日 13:08 來源:新聞晨報

  一到秋冬季節(jié),火鍋又成了大熱的美食。很多人在涮火鍋時,對于每種食材究竟該涮多久很疑惑,最近,網上流傳開了多個版本“火鍋秘笈”:“毛肚涮10秒,七上八下;鴨腸提三下擺三下,不超過10秒;蝦涮5分鐘最鮮嫩;老肉片下鍋10分鐘……”“五花肉涮10分鐘、肥牛涮1分鐘、鵪鶉蛋涮1分鐘、土豆片涮2分鐘,豬腦花15分鐘……”

  可以嚴格按照這些“秘笈”來涮火鍋嗎?對此,食品安全專家表示,別迷信這類所謂的“秘笈”,吃火鍋也別貪“鮮嫩”,徹底煮熟才安全美味!

  肉類燙熟煮透蔬菜勿煮太久

  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會長顧振華表示,為了保障食品安全,吃火鍋最重要的就是燒熟煮透,有安全才會有美味。鴨腸涮幾秒就吃,肉片剛浮起來就吃……口感是鮮嫩了,但萬一不熟,會有寄生蟲或細菌污染的風險。

  事實上,各種肉片切的厚度不同,肉丸大小也不一樣,煮熟需要的時間也不同,幾乎不可能有一份通用的“秘笈”。

  判斷食物熟沒熟,肉類應等待完全變色,不流“血水”后再食用。不變色的食材就多涮一會兒,涮到放心、吃起來也完全熟了為止。

  各類火鍋的“鍋”的選用也很有講究,電火鍋——功率較大,食材易熟;燃氣罐鍋“火力”十足,食材也易熟;固體酒精小鍋則燃料轉化率低,在吃這種單人小火鍋時,切忌一下子放太多食材,可能導致湯底水溫下降無法燒熟煮透。

  在眾多食材中,蔬菜是例外,不能燙太久。這是因為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一些維生素不耐熱,燙太久可能使蔬菜流失營養(yǎng)成分。而且蔬菜還能吸油,如果燙的時間長了,鍋中的油脂也會被蔬菜吸入很多。

  另外,為避免細菌交叉污染,食材包括餐具生熟分開很要緊。如果多人餐的話,建議使用公筷。

  避免過量飲食吃肉別忘吃菜

  火鍋上菜時,肉往往是最受歡迎的。特別是聚餐,來幾盆牛肉、羊肉,常被一掃而空。有時家庭下館子涮火鍋,明明肉和蔬菜都點了,結果剩下來的往往是蔬菜。對于這種葷素不平衡,有人建議燙火鍋可以“先吃淀粉類食物再吃蔬菜,最后吃肉”,這樣就可以控制熱量了。

  不過,也有網友對此提出了疑議:先下淀粉類,那一鍋湯底不就糊了,接下來還怎么吃?其實,先吃葷還是先吃素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又吃葷又吃素,保證食物的多樣性。

  顧振華表示,盡量選擇吸油少的蔬菜,如木耳、海帶、土豆、地瓜、蘿卜、冬瓜等。吃火鍋點菜時可按照兩盤蔬菜一盤肉的比例來點,還要注意肉類、蔬菜、菌類、豆制品、淀粉類食物等均衡搭配。另外,在食材的選擇上,也應當選擇新鮮的食物,盡量少選擇加工過的半成品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不少人吃火鍋,邊吃邊聊,不注意的情況就容易吃得時間太長,過量飲食也可能引起發(fā)胖。因此吃火鍋也要注意控制時間。

  不吃太燙食物不喝冰凍飲料

  有的人吃火鍋,追求一個“爽”字,又燙又辣的食物吃到嘴里感覺才爽。

  事實上,食道正常的耐受溫度一般是40℃左右,一旦遭受到50℃-60℃以上的熱刺激,就很容易對口腔、食道及胃黏膜造成損傷,尤其是麻辣火鍋中的麻辣成分具有很強的刺激性,也會對消化道造成充血和水腫。長期食用溫度過高的食物容易誘發(fā)食道癌。因此,燙好的食材要稍微涼一涼或者吹一下再吃。

  另一方面,吃火鍋配冰啤酒或者冰飲料也是不合適的,因為熱的火鍋遇到冰的飲料,一冷一熱,對腸胃有很大的刺激作用,稍有不慎,就很容易誘發(fā)腹瀉、便秘、痔瘡等肛腸疾病。選擇溫熱或常溫的飲料更合適。

  湯底清淡更佳慎選復合調料

  雖然知道日常飲食應該少油少鹽,但在挑選鍋底時,“重口味”往往是不少人的偏愛。其實,秋冬天氣干燥,辛辣食物可能會使脾胃消化功能失調,一般認為,清湯、海鮮鍋底比“重口味”鍋底更值得推薦。

  和鍋底一樣,調料也不宜太油太閑。顧振華表示,建議消費者選擇花生醬、芝麻醬、麻油、香醋等成分清楚的調味料,如在配調料時在芝麻醬當中加入一點醋,再根據喜好酌量放一些香菜和小蔥之類的調料就可以了。

  盡量不要去挑選直接混合了多種材料的復合調料,看不出其中的內容成分,無法規(guī)避非法添加的風險。

  屋內開窗通風餐后吃點水果

  由于秋冬季節(jié)寒冷,人們愛在室內吃火鍋,有時忘記開窗。而傳統(tǒng)的火鍋火焰燃燒,會消耗屋內的氧氣,吃得太久的話,人體容易出現缺氧的癥狀。因此保持室內通風十分重要。

  一頓火鍋吃下來,一鍋融入了所有食材味道的湯底似乎“鮮美無比”。事實上,這時湯底里嘌呤高、亞硝酸鹽高、油脂高、鹽分高……已經不適合再食用。

  吃完火鍋,也可以再吃一點水果來解膩。

版權聲明 | 網站簡介 | 網站律師 | 網站導航 | 廣告刊例 | 聯系方式 | Site Map
東方網(eastday.com)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